發表于:2018-10-15 下午 /閱讀:803 /評論:0
題頭圖: 貝多芬(1814年)(左上圖); 費迪南德·里斯(中年)(右上圖); 卡爾·艾伯斯改編作品的出版廣告(左下圖); 溫澤爾·塞德拉克改編作品的CD(右下圖)。 前面一篇文章說了老貝對自己的交響曲的改編,不過迄今為止,能確定無疑是老貝獨自改編的也許只有《D大調第二交響曲》鋼琴三重奏的改編版。2015年英國梅提埃(?Metier?)唱片公司推出的標題為《探究貝多芬,第六集》(Beethoven Explored, Vol. 6)的CD中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鋼琴四重奏的改編版,在1807年維也納“藝術與工業出版社”(Kunst-und Industrikontor, Wien)出版時改編者是匿名的,因而只能根據現在已經發現的資料進行“分析”和“探究”,初步“認為”這是老貝親自改編或至少是在他指導下、由他的學生或其他人一起合作改編的。 自1794年,也就是老貝二十四歲時定居維也納后,不到十年,即十九世紀初,老貝就已經成為維也納樂壇的一顆明星,他的極為創新的鋼琴演奏藝術,特別是幻想風格的即興演奏,被稱為自莫扎特后最好的鋼琴演奏家。他的作品也已被與海頓、莫扎特等大作曲家相提并論,成為愛樂者們到處議論的話題,老貝“粉絲”的隊伍不斷在擴大。而且他與維也納的王公貴族也過往甚密,像比他小兩歲的洛布科維茨親王(Prince Lobkowitz, 1772-1816)就是他的“學生”之一。在維也納,他的經濟收入自然也是不低的,除了得到親王的贊助外,還有許多演出和出版樂譜的收入。據資料介紹,他那時候的年收入大約是四千弗羅林(Florin)左右,這筆收入按2009年的美元的購買力折算,相當于年收入十四萬美元。與海頓和莫扎特不同,老貝一直是獨身的,日常生活也相當簡樸。所以,在維也納,老貝曾雇傭過幾位技術嫻熟、值得信賴的作曲家作為他的助手,他們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在他的“監管”下進行他的作品的各種形式的改編。 這些助手中有一位是奧地利作曲家和鋼琴教育家弗朗茲·澤維爾·克萊因海因茨(Franz Xaver Kleinheinz, 1765-1832)。他曾經當過老貝的戀人茱莉亞?維奇爾迪(Julia Guicciardi, 1784-1856)、泰萊莎?德?勃倫施維克(Thérèse de Brunsvik, 1775-1861)和約瑟芬?德?勃倫施維克(Josephine de Brunsvik, 1779-1821)姐妹的鋼琴教師。1799年他在維也納認識了老貝,1803年受雇于老貝后,老貝曾讓他將1802年創作的《為長笛、小提琴和中提琴寫的小夜曲,作品25號》改編成《為鋼琴、長笛和小提琴寫的小夜曲,作品41號》,還讓他將1797年創作的《為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寫的D大調小夜曲,作品8號》改編成《為鋼琴和中提琴寫的夜曲,作品42號》。當然,在正式出版時,署名還是老貝,作品編號也是老貝作品的編號。1805年,克萊因海因茨離開維也納到捷克的布爾諾定居,先后成為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大劇院的總監和匈牙利佩斯德意志劇院的經理。不過這位受雇于老貝的克萊因海因茨似乎并沒有為老貝改編過交響曲。 另一位助手就是已經提到過的1801年到1805年一直在維也納老貝身邊跟隨老貝學習,后來成為作曲家、鋼琴家和指揮家的費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 1784-1838)。1802年,法國軍隊占領了波恩選帝侯的王宮,解散了宮廷樂隊。1803年初這位出身于供職宮廷樂隊的波恩音樂世家的年輕人跑到維也納。由于在波恩時他父親曾將他介紹與老貝相識過,所以身無分文的里斯到維也納后就投奔了老貝,拜老貝為師。老貝也非常愛護這位年輕人,教他彈鋼琴,每周三次,每次一個半小時。還把他送到作曲家阿爾布萊切斯博格(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 1736-1809)那里學習和聲與作曲,介紹他到巴登和西里西亞的貴族家庭擔任鋼琴教師。里斯也非常貼心地照顧耳疾日益嚴重的老貝,很快他就成為老貝唯一悉心培養的弟子,也成了他的私人秘書和與樂譜出版商的聯系人。1804年7月里斯還以鋼琴家的身份首次公開亮相演奏老貝的《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其中由他創作的的華彩樂段也得到了老貝的首肯。1803年和1804年他和老貝一起在維也納附近的巴登和海里根施塔特度過了夏天。他也幫助老貝改編作品,包括將老貝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改編成弦樂五重奏曲(String Quintet),由于老貝自己已將它改編成鋼琴三重奏,并在1806年出版,所以里斯的這首改編曲到1807年才由德國西姆洛克出版社(Simrock Verlag)出版。在跟隨老貝的那幾年里,除了改編老貝的交響曲外,他還曾經在老貝指導下將老貝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弦樂三重奏(作品9號)改編為鋼琴三重奏;將老貝的第七鋼琴奏鳴曲(作品10號之3)改編成弦樂四重奏;將老貝的最初六首弦樂四重奏(作品18號)改編成鋼琴三重奏;將老貝的第十五鋼琴奏鳴曲(即“田園奏鳴曲”,作品28號)和第十八鋼琴奏鳴曲(即“狩獵奏鳴曲”,作品31號之2)改編成弦樂四重奏;將老貝的第七小提琴奏鳴曲(作品30號之2)改編成弦樂四重奏。盡管老貝在世時一直不反對里斯對他的作品進行改編,然而在老貝去世前,里斯似乎沒有再獨自進行過對老貝作品的改編。1805年9月里斯因害怕被即將占領維也納的法國軍隊征召入伍逃離了維也納,也就是離開了老貝,所以他是否參加過1807年出版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鋼琴四重奏的改編是無法確定的。然而,1857年,也就是里斯去世了十九年后,西姆洛克出版社出版了署名里斯的老貝《英雄交響曲》的《鋼琴四重奏》改編本。而這個版本明顯是以1807年匿名出版的老貝《英雄交響曲》的《鋼琴四重奏》改編版的樂譜為藍本的。在里斯的改編本中,與1807年的版本一樣,很自然地讓鋼琴演奏部分作為樂曲的主體,但又不把弦樂降格到從屬的地位。里斯主要采用弦樂三重奏的方式來表現管弦樂隊的一些特征以形成對比。同時縮短了樂曲長度,特別是第一樂章的長度,在去掉了一些被認為是屬于技術處理上存在問題的部分后,縮短了將近四分鐘。 那么,老貝在世時除了他雇傭的作曲家克萊因海因茨和作為他的弟子與助手的里斯外,還有其他作曲家對老貝的交響曲進行過各種形式的改編嗎?帶了這個問題我還確實是花了點時間,在網上作了一番“艱難”的搜索和查證。真是不“搜”不“查”不知道,一“搜”一“查”“嚇”一跳! 根據已經搜索和查證到的資料統計,從1801年到1900年,也就是整個十九世紀,將老貝的交響曲進行室內樂(注:指兩件和兩件以上不同樂器演奏的室內樂,如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七重奏、八重奏等)或鋼琴(包括鋼琴獨奏、四首聯彈、兩架鋼琴的二重奏、八手聯彈)改編并且出版(包括署名出版和匿名出版的)的作品竟然有一百五十四首!其中進行室內樂改編并出版的五十六首。有十六位作曲家的改編本是署名出版的,這些作曲家中著名的或者小有名氣的有:約翰·胡梅爾(Johann Nepomuk Hummel, 1778-1837)、費迪南德·里斯、卡爾·艾伯斯(Carl Friedrich Ebers, 1770-1836)、溫澤爾·塞德拉克(Wenzel Sedlak, 1776-1851)等。而將老貝的交響曲進行鋼琴改編并且出版的作品竟有九十八首。有二十六位作曲家的改編本是署名出版的,其中著名的或者有點名氣的有:約翰·胡梅爾、安東尼·迪阿貝利(Antoine Diabelli, 1781-1858)、卡爾·車爾尼(Carl Czerny, 1791-1857)、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等。而且這些改編本相當一部分是在老貝活著的時候出版的。其中室內樂改編本有二十六首,鋼琴改編本有十七首。那么,這么多老貝交響曲的改編版本又是怎么在老貝眼皮底下一首首堂而皇之的出來的呢? 由于老貝作曲的手稿通常是涂涂改改,字跡潦草,因此,在老貝在世時,他除了雇傭像克萊因海因茨那樣的作曲家作為助手,幫他改編作品外,還常臨時雇傭一些專門為他重新抄寫和謄清樂譜的人,其中有的就是老貝的好友或學生,這些謄寫稿難免會流散出去,讓當時不少仰慕老貝的作曲家、演奏家(包括老貝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樂譜,從而對他的作品進行過改編。他們改編的目的倒不是為了“抄襲”,而是為了學習。當然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如前面所說的讓像交響曲這樣龐大復雜的作品能用鋼琴或室內樂的形式,在家中或小范圍的沙龍中演奏。其實,老貝后來也知道自己在當時歐洲樂壇上的地位已很少有人可及,他也知道自己的作品在藝術上和經濟上的價值。不過他自己在經濟上并不拮據,所以并不在意別人將他的作品進行改編甚至出版。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現在改編很流行,一個作曲家試圖阻止它是徒勞無益的,不過我們至少可以正確地要求出版商在標題頁上注明,這樣作曲家的名譽就不會受損,公眾也不會受騙?!? 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中歐(包括奧地利),為了滿足當時貴族或中產階級在舉辦某些慶?;顒踊蛟趹敉馀e辦聚會時的需要,出現了一種一般由九件木管樂器組成的樂隊,這種樂隊被稱為“Harmonie”,并出現了一些專為這種樂隊創作作品或改編作品的作曲家,波西米亞單簧管演奏家和作曲家溫澤爾·塞德拉克就是其中的一位。1805年,他先后供職于德累斯頓奧威爾斯佩爾格親王(Prince Auersperg, 1749-1822)和列支敦斯登親王(Prince Liechtenstein, 1760-1836)的宮廷,直到1809年6月他的“Harmonie”被解散。溫澤爾在維也納遇到了老貝,在老貝的首肯下,對老貝的一些作品進行了改編。其中包括將老貝的歌劇《費德里奧》(Fidelio)中的序曲、第一幕中的七段選曲和第二幕中的三段選曲共計十一段,改編成由管樂隊演奏的《費德里奧》(Fidelio Harmoniemusik)。據說,在1812年老貝創作完《A大調第七交響曲》后,他還將老貝的這部交響曲改編成由“Harmonie”演奏的版本,不過有一種未經證實的說法是:這就是老貝自己所作的改編,至少也是在他同意下,或者在他幫助下改編的。不過,老貝在世時的1816年出版的這個版本的樂譜上,編曲者是“匿名”的。因此,直到今天,盡管老貝《A大調第七交響曲》的木管樂隊改編版本仍然為許多著名的室內管樂團作為自己演出的保留曲目,許多唱片公司也推出了不少音頻/視頻的出版物,但是其中有一些在標題后注明改編者是溫澤爾·塞德拉克,而有一些則注明改編者為“匿名”。 卡爾·弗里德里?!ぐ故抢县惖耐g人。父親是德國卡塞爾的一位教師。早年艾伯斯曾隨父母住在柏林,年青時在軍隊服役,是普魯士炮兵團的一員。正是在那里,他顯露了他的音樂才能,并將音樂作為他一生的追求。他曾經指揮過一個喜劇團到各地巡演。1799年,他被安排為施威林(Schwerin)的梅克倫堡(Mecklenburg)公爵弗雷德里克一世(Duke Frederick Francis I, 1756-1837)服務, 被任命為宮廷室內樂作曲家和宮廷劇院的副樂長。1805年,他到匈牙利佩斯小劇院任音樂總監。就在那里,他于1806年創作了六首“慢速圓舞曲”(Slow Waltz, 注:也稱英式圓舞曲:English Waltz)和六首“維也納圓舞曲”(Viennese Waltz)。這十二首圓舞曲在萊比錫出版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六首“維也納圓舞曲”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出版的“維也納圓舞曲”。1814年和1817年,他先后被聘為德累斯頓和馬格德堡(Magdeburg)約瑟夫·塞孔達歌劇協會(Joseph Secondaschen Operngesellschaft)的音樂總監。在德累斯頓他參加了共濟會,在共濟會的幫助下,匿名出版了一批作品。1820年起他逐漸遠離公眾,定居在萊比錫。盡管他心氣很高,但人氣不足。他結過婚又很快就離婚。生活十分潦倒。1822年,艾伯斯在極度貧困中去世。他一生雖然創作過包括《貝拉和費爾南多》(Bella et Fernando)、《埃爾米特·福爾曼蒂亞》(Ermite Formentera)、《來自布盧門寧塞爾》(From Blumeninsel)、《燈光羅盤》(Der Lichtscompass)等五、六部歌劇,還創作了一些交響曲、序曲、舞蹈音樂、管樂器小品,也寫了不少三重奏、奏鳴曲、變奏曲、圓舞曲、回旋曲、波爾卡、四手聯彈和藝術歌曲,然而留存下來的,除了一些改編作品外,其它作品已很少被人所知。只有一首飲酒歌《我們是世界之王》(Wir sind die K?nige der Welt)一直流傳至今。資料顯示,這位艾伯斯在改編其他作曲家作品時,也發生過一些沖突。比較有名的是他與當時德國大作曲家卡爾·瑪麗亞·馮·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 1886-1826)之間關于將韋伯的單簧管五重奏(作品34號)改編為鋼琴獨奏的奏鳴曲的爭論。1816年12月11日,在萊比錫《大眾音樂報》(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 Leipzig)上刊登了韋伯給萊比錫的出版商霍夫梅斯特(Friedrich Hofmeister,1782-1864)寫了一封信。信中對這位出版商出版由艾伯斯改編的版本表示了極度的不滿。因為改編本中“許多部分被肆意地改掉了?!焙芸?,艾伯斯就撰文對韋伯的說法作了“反駁”,同時對改編作了說明,并聲稱通過改編將原作中的許多“不理想的部分”去掉了,從而改進了原來的作品。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了了之。據說公眾還是同意艾伯斯的意見,建議出版商重版韋伯的單簧管五重奏(作品34號)時做一些必要的修改。不過艾伯斯與老貝之間似乎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沖突”。他改編并出版的老貝的交響曲共有五部。其中在老貝在世時出版的有:1809年“安德烈”(André)出版的老貝《第一交響曲》和《第二交響曲》的弦樂與管樂八重奏(Nonet for Strings & Winds)的改編本;1818年“霍夫梅斯特”(Hofmeister)出版的老貝《第三交響曲》的弦樂與管樂八重奏的改編本;老貝去世后出版的有:1830年“布萊特科普夫和海特爾”(Breitkopf und H?tel)出版的老貝《第五交響曲》和《第六交響曲》的弦樂五重奏(String Quintet)的改編本。他的這些改編基本保留了老貝原作特有的那種英雄性和宏大的表現力。 如前所述,為老貝的交響曲作各種形式改編的作曲家還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介紹。不過有兩位作曲家還是必須要說說的。一位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波西米亞大作曲家、鋼琴大師約翰·胡梅爾;一位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奧地利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卡爾·車爾尼。這兩位將留在下一篇文章中為大家介紹。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由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EzODcxNTMy.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由卡爾·弗里德里?!ぐ垢木?、捷克愛樂樂團室內樂組(Chamber Ensemble of Members of the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的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的弦樂五重奏改編版的第一和第四樂章: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g2MjkyNTUxMg==.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由賽蒙·拉特爾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M1ODI0NDc1Ng==.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由溫澤爾·塞德拉克改編、倫敦管樂團(London Winds)演奏的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的管樂演奏的改編版: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g2MjkwNzQ4N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