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8-11-15 下午 /閱讀:945 /評論:4
題頭圖: 在利奇諾夫斯基親王府邸音樂沙龍中的貝多芬(左上圖); 洛布科維茨親王(右上圖); 利奇諾夫斯基親王(左下圖); 魯道夫大公(右下圖)。 不久前,在網上看到幾份關于美國作曲家年薪的資料,饒有興趣地瀏覽了一下。據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美國受雇于各類音樂行業的指揮家和作曲家有74800人,其中25%屬于低端的,主要是工作經歷不到五年的,年薪平均為35020美元;50%屬于中端的,即有五到十年工作經歷的,年薪平均為50110美元;25%屬于高端的,即有十到二十年工作經歷的,年薪平均為70510美元。當然,也有資料表明,工作經歷更長一些的,年薪平均可達100000美元以上。這些平均年薪中已包括小費、獎金和加班工資。而不受雇于各類音樂行業的“自由”的音樂家(注:在家里工作,沒有工作時間的限制)的年收入沒有提供確切的數據。 看到了上面這些數據,不由引起了我對所熟悉的十八、十九世紀那些大作曲家們的經濟狀況和實際收入作進一步“探究”的興趣。之所以說是“進一步”,那是因為我在三年前寫《閑說英年早逝的兩位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和舒伯特》一文時,曾經粗略地“探究”了一下莫扎特和舒伯特這兩位作曲家的經濟狀況和實際收入情況,并作了對比。舒伯特除了臨終前三年經濟情況稍有改善外,一直是拮據的,甚至是貧困的。莫扎特則全然不同,1770年代,莫扎特在薩爾茨堡擔任宮廷樂師職務時,每年的收入大約是150弗羅林(Florin,注:一種金幣,每塊金幣的含金量大約?3.5克或0.11盎司)。1781年6月8日,二十五歲的莫扎特毅然和柯羅瑞多大主教決裂,宣布辭去在薩爾茨堡宮廷樂師的職務,來到維也納,成為一位“自由作曲家”。他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委約創作、演出、授課和貴族的饋贈。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Emperor Joseph II, 1741-1790)每年付給他800弗羅林的資助,他給歌劇院寫一部作品的酬勞是450弗羅林左右,他還可以舉辦預約音樂會,向那些貴族收錢,樂譜的出版和私人授課都有不菲的收入。根據2006年6月為紀念莫扎特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在維也納音樂廳舉辦的一次名為“莫扎特:維也納作曲家”的展覽會上展出的資料表明,莫扎特在維也納的最后十年的年平均收入估計是3000到4000弗羅林,一度曾達到10000弗羅林。這樣高的年收入在當時是非??捎^的,足可讓他躋身只占人口百分之五的頂尖富人之列,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每年500弗羅林的收入就能讓人過上非常舒適的上流社會生活。然而,莫扎特和他的夫人都不是會過日子的人,他們所住的豪華寓所年租金超過500弗羅林,莫扎特喜歡交際、應酬,花銷極大,還沾染上了賭博(打臺球)的惡習,使他大把輸錢。年僅二十多歲的夫人康絲坦茨(Maria Constanze Mozart, 1762-1842)花錢的派頭猶如貴族世家,泡溫泉,吃精致且昂貴的食物,帶華麗的服飾。巨大的開銷,逐漸發展到入不敷出,所以莫扎特的最后幾年確實是家徒四壁靠借債度日的。 那么貝多芬呢?在我寫前面幾篇關于對老貝交響曲改編的文章時,要涉及到老貝的經濟狀況,因此在查閱有關資料時,特地查閱了有關老貝一生的經濟狀況和他實際收入情況的有關資料。這幾天,花了點時間對這些資料作了一番整理綜合后成文,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 老貝出身于波恩的一個宮廷樂師的家庭,祖父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udwig van Beethoven, 1712-1773)是宮廷樂長還兼做葡萄酒生意,老貝的父親是他的獨養兒子,家庭負擔又輕,所以在老貝出生前,家里經濟情況還是不錯的。然而老貝祖父在老貝三歲時就去世了,父親約翰·凡·貝多芬(Johann van Beethoven, 1739-1792)只是宮廷唱詩班的一名普通的男高音歌手,如果參照同一時期莫扎特在薩爾茨堡擔任宮廷樂師職務的年收入150弗羅林看,約翰要養活妻子和包括老貝在內的七個孩子(注:其中四個孩子出生后不久夭折)在內的一家人,自己又嗜酒如命,150-200弗羅林左右的年收入確實也是夠難為他的,所以約翰還得靠教鋼琴和小提琴來貼補家用。我曾去過莫扎特在薩爾茨堡出生時的故居,也去過老貝在波恩出生時的故居,從兩人出生時家庭住房的條件看,經濟狀況之差別是顯而易見的。正因為如此,盡管老貝四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八歲起就登臺演出并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十歲時拜師于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時任瓦爾特斯坦伯爵宮廷(Count Waldstein)的樂隊管風琴師克里斯蒂安·內弗(Christian Gottlob Neefe, 1748-1798),然而,作為家中最年長的男孩,十一歲的他就不得不輟學(注:據說老貝從來沒有學過算術的乘、除法),去幫助家里掙錢了。1782年,經內弗的推薦,老貝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庭劇院樂隊作為一名不拿薪金的管風琴助手,開始了他少年時代的“音樂仆役”的生涯。1783年,在內弗的幫助下,十三歲的老貝出版了最早的三首鋼琴奏鳴曲,并題獻給了在1784年4月遷入波恩的科隆選帝侯馬克西米蘭·弗朗西斯(Archduke Maximilian Francis of Austria, 1756 -1801)。這位選帝侯很快就注意到老貝不凡的音樂才華,當年就發給老貝一份官方的聘書,聘老貝為“第二管風琴手”,年薪為150古爾登(Gulden,注:古爾登在奧地利帝國就叫弗羅林,等值)。這筆收入對年僅十四歲的老貝來說,確實是很不錯的了(注:他的老師內弗年薪只有250古爾登)。然而,父親越來越酗酒成性,早已失去嗓音,根本無法正?!吧习唷?,所得的薪金大部分花在了飲酒上。母親又體弱多病,兩個弟弟還年幼,家中開銷幾乎全靠老貝的收入,因此,老貝還不得不用業余時間受聘到海倫娜·馮·勃羅寧(Helene von Breuning, 1750-1838)夫人家中去做她女兒愛萊阿諾?馮?勃羅寧(Eleanore von Breuning, 1771-1841)的鋼琴教師,以貼補家用。1787年,為了進一步培養老貝,選帝侯派遣十七歲的老貝拿著他親手寫的“介紹信”“帶薪脫產”到維也納去拜師莫扎特。莫扎特在聽了老貝的即興演奏后,盡管當場沒有表態,事后在與旁人的談話中確實為老貝的才華贊嘆不已,曾考慮會安排時間給老貝上課。不料兩個月后老貝母親突然病危,老貝不得不趕回波恩。不久,母親病逝,父親更是不干正事終日酗酒。老貝只能回到原來的劇院當羽管鍵琴師,兼當中提琴手,挑起了養家糊口的全部重擔。1791年莫扎特去世了,老貝終究無緣成為莫扎特的學生。 1792年7月,六十歲的海頓從倫敦回維也納的途中路過波恩,第二次見到了二十二歲的老貝。這位早就知道老貝才華的大作曲家建議老貝到維也納去做他的學生。還是這位選帝侯,立刻同意給老貝“不定期”的假期去維也納學習,年薪照發。此時,老貝的兩個弟弟也已長大,父親也在同年去世,他已沒有太大的后顧之憂。于是,老貝再次從波恩來到了維也納。當然,選帝侯還是希望老貝在學完后內回到波恩為自己服務,然而,由于法國大革命后歐洲局勢的動蕩,政治軍事環境多變,波恩又如此靠近法國,選帝侯自己在1794年也離開了波恩,所以1794年老貝最終告別波恩定居維也納,開始了他后三十三年的全新的音樂生涯。 在維也納的頭兩年,老貝在經濟上還是非常困難的。他的第一個住所是在地下室。為了能“混跡”在維也納的音樂圈,他不得不花錢買家具、鋼琴、衣服、生火用的的木材。盡管他穿著式樣很不入時,甚至顯得寒酸,然而,他音樂的才能和他能及時抓住將這種才能獲得維也納上層社會認可的機會,使他在不很長的時間內就使自己的經濟狀況有了改善。 老貝最早結識的是外交官并兼任宮廷圖書館長的戈特弗里德?凡?斯維登男爵(Baron Gottfried van Swieten, 1734 -1803)。大概是因為這位男爵的姓名中和老貝一樣,也有一個“van”,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佛蘭德人(注:Flemish,位于荷蘭南部、比利時一部分和法國北部一帶的族群)所以,對于老貝有一種“異鄉見老鄉”的感情。而且,這位男爵也是一位樂迷,曾是莫扎特和海頓的贊助人之一,并且在維也納創建了由貴族愛樂者組成的“古典音樂愛好者協會”(注:這個協會特別熱衷于對巴赫和亨德爾作品欣賞與研究)。這位結識老貝不久就非常賞識老貝音樂才華的男爵,是奧地利帝國女大公瑪麗亞?特蕾莎皇后(Maria?Theresia, 1717-1780)的宮廷御醫的兒子,所以在維也納上層王公貴族圈內活動可說是“游刃有余”。正是這位男爵,第一個將老貝介紹進維也納貴族的沙龍,不僅讓那些顯貴們認識老貝,還讓老貝有機會接觸并學習巴赫和亨德爾的作品。為了感謝這位熱誠的“老鄉”,老貝將自己在1798-1799年創作的《C大調第一交響曲》題獻給了男爵??上?,這位男爵在1803年就去世了,此時老貝還剛剛在維也納建立起自己的名望。 因此,斯維登男爵是第一個將老貝引入維也納的貴族圈,使他有機會讓自己的才華在這個圈內得以展現并獲得認可。接下來,就要說說在這一貴族圈內真正給于老貝經濟上支持的以下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約瑟夫·馮·洛布科維茨親王(Prince Joseph Franz Maximilian von Lobkowitz, 1772-1816)是老貝早期最重要的貴族贊助人之一。這位比老貝小兩歲的親王是一位樂迷,會拉小提琴和大提琴,還能唱男低音。據說,1792年老貝到達維也納不久,這兩個年輕人的關系就非常親密,盡管有關資料對他們的交往沒有太多的介紹,但他為老貝在維也納的音樂活動提供了許多方便卻是有案可查的,例如,在親王府邸內有一支私人的管弦樂隊,1803年秋天到1804年春天不僅專門供老貝在府內的大廳里排練《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還出錢為老貝再雇傭二十二位樂手(包括這首交響曲所需要的第三位圓號手)參加了排練。目前,關于這位親王在1809年前贊助老貝的記錄不多,能查到的有:1801年老貝將他從1798年到1800年陸續完成的最初六首弦樂四重奏(作品18號)題獻給這位親王后,得到了親王200弗羅林的回饋;此外,從老貝在1804年11月3日和5日給親王的財務總管的兩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先后收到了付給他題獻給親王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和《C大調三重協奏曲》兩部作品的版費共計1060弗羅林。1807年12月,為了能得到一份穩定的收入,老貝曾申請到維也納皇家劇院任職,但他的申請被拒絕了,為此老貝一度想離開維也納。1808年,老貝打算接受拿破侖的幼弟威斯特法倫王國(King of Westphalia)國王杰羅姆·波拿巴(Jér?me Bonaparte, 1784-1860)的邀請去他的宮廷所在地卡塞爾(Kassel)擔任歌劇院的音樂總監。這位親王得知后,為了將老貝留在維也納,便與魯道夫大公(Archduke Rudolph, 1788-1831)以及費迪南德·金斯基親王(Prince Ferdinand von Wchinitz und Tettau, 1781-1812)一起,在1809年3月1日與老貝簽了“協議”,即從1809年開始,他與其他兩位親王一起每年付給老貝4000弗羅林的固定年金,他承擔700弗羅林。老貝果然因此繼續留在了維也納。1811年9月,因戰亂而招致經濟困難的親王曾經一度將他支付的那份減少到280弗羅林,不過到了1815年他還是全額支付了,而且還補清了前幾年的“欠款”,去世后也由其家族繼續支付,直到1827年老貝離世。在親王身前,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部作品外,老貝還將《第五(命運)》和《第六(田園)》兩部交響曲、《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4號》和歌曲集《致遠方的愛人》題獻給了他。1816年,老貝還專門寫了一首《洛布科維茨親王生日大合唱》(Birthday Cantata for Prince Lobkowitz, WoO 106)。不過,沒有多久,這位親王就去世了。 卡爾·奧洛斯·馮·利奇諾夫斯基親王(Prince Karl Alois von Lichnowsky, 1761-1814)也是老貝早期最重要的贊助人之一。這位親王不僅是一位音樂愛好者,自己也會作曲。早年就是莫扎特的重要贊助人。估計是因為老貝1887年在維也納曾給莫扎特以及他的圈子內的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老貝一到維也納就受到這位親王的關注。很快成為這位親王家中沙龍音樂會中的???。1796年,他陪著老貝到柏林和布拉格巡演,為老貝“造勢”。作為一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老貝當然也不辜負這位親王的厚望,在這兩個城市獲得了很高的聲譽。這位親王在維也納的府邸對老貝也是“開放”的。府邸的大廳經常匯集親王社交圈內的各色人等,這里也就成為老貝最初一些室內樂作品首演的場所,從而進一步擴大了老貝在維也納的影響。他甚至還“容忍”了老貝“不修邊幅”的習慣,邀請老貝作為他的“家庭成員”住在他家里,專門供他一間帶有書桌的房間,還為他配了一名仆人和一支讓他做排練作品“使用”的弦樂四重奏組。親王和他的妹妹一起還教老貝學習一些“時髦的禮儀”。從1800年開始,這位親王每年給老貝600弗羅林的津貼,還動員圈內的一些貴族通過向老貝委約作品和其它方式在經濟上支持老貝。在1805年老貝的一封信中,稱這位親王為“我最忠實的朋友和我的作品最積極的宣傳者”。而在1806年前,老貝也將他的許多重要作品題獻給了這位親王。其中包括:《三首鋼琴三重奏,作品1號 》、《為帕西羅的歌劇“磨坊少女”中“鄉下人的戀愛”主題而作的九首變奏曲,WoO 69》、《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 作品13號》、《降A大調第十二鋼琴奏鳴曲,作品26號》和《D大調第二交響曲,作品36號》。不過,老貝與這位親王的“蜜月期”在1806年的一場沖突中戛然而止。這年8月,由于歌劇《費德里奧》演出后老貝認為自己在應得的收入上受到欺騙,心情十分不爽,親王將老貝帶到位于波蘭和捷克邊境的西里西亞(Silesia)地區特羅波(Troppau)城附近的格萊茨(Gr?tz)鄉村莊園度假,但親王的父親對他的態度和以往一樣十分冷談,讓老貝很不快。一天,莊園里來了幾個拿破侖手下的軍官(注:當時法軍已占領了維也納),親王為了取悅這幾位來客,請老貝為客人們在晚宴上演奏一曲,想不到被老貝斷然拒絕。當親王由“請求”轉為“要求”的時候,老貝憤怒到了極點,他一聲不響,猛地推開客廳的大門,在傾盆大雨中揚長而去,連夜徒步數十公里到特羅波后就病倒了,但他仍然堅持要回維也納。當他走進維也納自己的住處,一進門就把親王送給他的半身塑像砸了個粉碎,并寫了一封信給親王說:“你之所以成為親王,只是由于你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親王現在有將來還有,而貝多芬只有一個?!北M管事后這位親王一直致力于和解,但都被老貝回絕了。當然,老貝也就不再收取他的每年600弗羅林的津貼了。多年后由于戰亂和動蕩,親王家族衰敗了,這位親王也搬進了維也納中心一套比較小的公寓里。據說,他曾經常爬上離他不遠的老貝所住的公寓的四樓,坐在老貝的房間門口聆聽老貝的演奏,但老貝從不讓他進屋。這位親王對仆人說:“我只想坐下來聽聽我曾經為他做了那么多事的這位了不起的年輕人的演奏......”。 上面已經提到的魯道夫大公可以說是老貝在維也納時期最重要的一位貴族贊助人了。關于這位大公(即公爵)我在《還要閑說 --- 車爾尼對貝多芬交響曲的改編》一文中已做了簡單的介紹,他是老貝真正下點功夫培養的三名學生中的一位。這位神圣羅馬帝國(即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西斯二世(Francis II, 1768-1835)的弟弟,1803-1804年左右,也就是這位大公十五、六歲時,成為老貝的學生。老貝對他也是比較滿意的,盡管“身份”懸殊,但兩人關系一直很好。1808年秋,為了說服老貝留在維也納,魯道夫大公與洛布科維茨親王、金斯基親王一起與老貝簽約,每年付給老貝4000弗羅林的固定年金。其中,魯道夫大公承擔1500弗羅林,金斯基親王承擔1800弗羅林。不過金斯基親王還沒來得及支付就被征入伍,1812年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很快就去世了。而如前所述,1811年9月,洛布科維茨親王因戰亂而招致經濟困難的也一度將他支付的那份從700弗羅林減少到280弗羅林,只有魯道夫大公一直按期支付他所承擔的那份年金,直到老貝去世。而且,在1811年奧地利因戰爭而造成貨幣貶值五倍后,從1813年開始,這位大公還根據貨幣貶值的情況來增加他承擔的那部分年金,以確保老貝不會遭受經濟上的損失。這位大公患有癲癇病,無法從軍從政,1820年成為奧爾墨茨大主教(Archbishop of Olmütz),1831年去世。作為答謝和回報,在大公身前,老貝將自己的《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大公)》、《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G大調第十小提琴奏鳴曲》、《降B大調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錘擊鋼琴)》、《降B大調大賦格曲》、《莊嚴彌撒》等作品題獻給了這位大公。 除了上面所介紹的幾位在當時維也納比較顯赫的人物外,還有一些貴族如俄國駐維也納大使安德烈·拉祖莫夫斯基伯爵(Count Andrey Kirillovich Razumovsky, 1752-1836)也是老貝的贊助人。這位伯爵是一位“樂迷”,會拉小提琴和彈奏烏克蘭的“泰沃波”琴(?Theorbo),府邸內有一支專門為他服務的弦樂四重奏組。他在1806年委約(注:也就是出錢訂購)老貝創作一組含有俄羅斯和烏克蘭民歌主題的弦樂四重奏。這就是后來老貝題獻給他的著名的《三首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作品59號》。至于其他一些老貝的贊助人就不一一介紹了。 由我所查閱到的資料表明,從波恩時期的科隆選帝侯馬克西米蘭·弗朗西斯,到維也納時期的斯維登男爵、洛布科維茨親王、利奇諾夫斯基親王和魯道夫大公等等,許多王公貴族確實以各種形式對老貝給于了支持,也可以說,老貝幾十年的音樂生涯就沒有離開過王公貴族在經濟上所給于的支持。盡管在維也納時期老貝可以從作品的版費和音樂會收入中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然而它并不能保證給與長期的經濟保障,特別是到了老貝的最后十年,作品已經不多,而且疾病纏身,如果沒有一筆穩定而豐厚的年金收入(相當于養老金)給于支持,是會陷入困境的。也正是這個原因,當1806年老貝與利奇諾夫斯基親王鬧翻,不再收取這位親王每年600弗羅林的年金后,為了能得到一份穩定的收入,一直不愿受固定職業約束,而堅持做一名“自由職業的”作曲家的老貝,也不得不在1807年12月申請到維也納皇家劇院任職,被拒絕后,又想應聘到卡塞爾皇家劇院任職,最后還是因為魯道夫大公等三位維也納顯貴答應給老貝4000弗羅林的年金,最終才讓老貝留在了維也納,直到去世。換句話說,正是這些顯貴在客觀上幫助了老貝成就了他在古典音樂史上無人可比擬的成就和達到了無人可逾越的高度。 從王公貴族那里獲得資助,特別是固定的年金資助,無疑是老貝在維也納時期經濟收入極為重要的一塊。但是,舉辦個人作品的公眾音樂會和沙龍音樂會、旅行演出所得到的收入,以及后來從自己作品出版的版權中獲益,也是不少的。特別要說的是,老貝從一開始就很注意維護好自己作品的版權,這在他那個時代是很不容易的。老貝雖然很不喜歡當老師,但是并不拒絕做年青的貴族或中產階級家的女孩的鋼琴教師,而且一直教到這些女孩們一個個出嫁為止,當然,這也是老貝收入的又一個來源。關于這些,將留在后面的文章中給大家介紹。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觀看著名指揮家阿巴多(Claudio Abbado, 1933-2014)指揮羅馬國立圣切契利亞學院樂團(Orchestra?dell'Accademia?Nazionale?di?SantaCecilia)演奏的貝多芬題獻給洛布科維茨親王的《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kzNjc5NDcy.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觀看著名波蘭鋼琴家齊默爾曼(Krystian?Zimerman, 1956-)演奏的貝多芬題獻給利奇諾夫斯基親王的《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ODE2Njg1MDg=.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debug=flv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觀看由法國著名女鋼琴家海倫娜·格列莫(Hélène Grimaud, 1969-)演奏鋼琴,巴黎管弦樂團(Orchestre de Paris)協奏,著名德國指揮家艾森巴赫(Christopher?Eschenbach,1940-)指揮的貝多芬題獻給魯道夫大公的《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5MzkxMzYw.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