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9-02-10 下午 /閱讀:1474 /評論:3
題頭圖: 卡爾·戈德馬克(左上圖); 音樂會序曲《在春天》的樂譜(右上圖); 卡爾·戈德馬克作品的CD(左下圖); 維也納中央公墓中卡爾·戈德馬克的墓地(右下圖)。 剛剛過去的戊戌年的除夕正逢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加上今冬上海地區又是一個“暖冬”,最高氣溫在十度以上的除夕和已經來到的己亥年春節顯得更為春意濃濃。當然就上海地區而言,真正意義上的春天似乎總要到兩個月后的“清明”前后才會開始,接下去的不少時日或許還會遇到料峭的春寒和突如其來的風雪,然而,這仍然抑制不住大家對陽光明媚、春風拂面、百花爭艷、百鳥爭鳴的春天急切的盼望。這兩天,微信的音樂公眾平臺上滿是古往今來作曲家們通過音樂描述“春天”的作品。從維瓦爾第(Antonio?Vivaldi,1678-1741)的《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春)》到貝多芬的《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從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的鋼琴曲《春之歌》到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的藝術歌曲《春潮》;從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的《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春天)》到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的芭蕾音樂《春之祭》等等數不清的以“春”為題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無一不是抒發對春天的歌頌與眷戀之情,表達由春天帶來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不過,從這些音樂平臺中向大家介紹的林林總總的描述“春天”的音樂作品中,我總覺得似乎還漏掉一些描述“春天”的重要的作品,其中一首就是十九世紀匈牙利作曲家卡爾·戈德馬克(德語:Karl Goldmark,匈牙利語:Goldmark Károly ,1830-1915)的一首音樂會序曲《在春天》(Im Frühling, Op.36)。與維瓦爾第的“春”, 貝多芬的“春”,門德爾松的“春”,舒曼的“春”不同,這是一首相對比較內斂與深沉的“春”的頌歌。每年春天,我總是會將它從我的音頻資料庫中“調”出來,反復地聆聽幾遍。這首十分鐘左右的樂隊作品由三個部分加一個尾聲構成:音樂一開始呈現的號角般的第一主題是整首樂曲的靈魂。這號角來自山谷,來自森林,來自原野,它以各種形式反復,急促而又充滿激情,似乎在一遍遍地向人們宣告:春天終于來了!聽那!看那!那一片春回大地、萬物更新、鶯歌燕舞、生機勃勃的景象,怎么不讓人為之振奮。一分多鐘后,出現了抒情寧靜的第二主題,仿佛讓人看到了在柔和的春風吹拂下百花盛開的絢麗,聽到了鳥兒競相歌唱的歡樂。在兩分鐘左右時,一段跳躍式的樂段歡快活潑,就如花園里一群幼童正在追逐嬉戲。在一段抒情的旋律后,又回到號角般的第一主題,并在三分五十秒左右時出現了全曲第一個高潮。四分三十秒左右,樂曲開始了由第二主題為主構成的第二部分。這部分旋律優美,氣息寬廣,充滿著沐浴在春日溫暖陽光下的那種愜意,洋溢著沉醉在姹紫嫣紅花叢中的那份愉悅。作為全曲過渡段的第二部分,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后,就進入了由第一主題引領的第三部分,并很快將樂曲推向了第二個高潮??墒钱斠魳匪坪踉诿枋龃阂挂鐫M花香的花園里一片靜謐中漸漸走向結尾時,卻又突然出現了一段長一分鐘左右的輝煌的尾聲。在這里,號角般的第一主題演變成了一段禮贊春天、禮贊生命的壯麗頌歌,將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枴じ甑埋R克的這首音樂會序曲《在春天》充分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既有柔美的抒情和曼妙的裝飾,又有攝人心魄的力量,音樂語匯簡潔明快,將大自然的春天與人們心靈中對春天的期望緊緊扣在了一起。所以每年春日伊始聆聽這首樂曲時,總會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激動,一種似乎許多事才剛剛想做的那種青春回歸的感覺,以至于忘了自己已經是一個滿頭白發即將跨入耄耋之年的老翁!這也許就是在本文中我要將這首樂曲首先介紹給大家的一個原由。 既然向大家介紹了《在春天》這首序曲,理所當然地要說說他的作曲者卡爾·戈德馬克。這位匈牙利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對于一些愛樂者來說或許還并不熟悉,當下有關介紹他和他的作品的文字(中文)資料也不多。其實,在十九/二十世紀的歐洲“后浪漫主義”作曲家的群體中,他應當說還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人物。 1830年,卡爾·戈德馬克出生在匈牙利凱斯特伊(Keszthely)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魯本·戈德馬克(Ruben Goldmark)是當地猶太教堂內唱詩班的指揮和領唱歌手,包括卡爾在內的一家二十個兄弟姐妹就靠父親魯本在唱詩班的微薄收入維生,經濟狀況十分窘迫。1834年,卡爾四歲時,全家搬到了歐登堡(?denburg),也就是現今的索普?。⊿opron)。七歲時,卡爾開始跟隨一位在樂器演奏上并不十分專業的歌手學習小提琴。十二歲時父親為他設法籌集了足夠的錢,將他送到歐登堡音樂協會(Oedenburger Musikverein)附屬的一所音樂學校學習,每天需步行四個小時去學校上課。在1843年由該協會舉辦的一場音樂會上,卡爾展示了他在小提琴演奏上的不凡。1844年,這位在音樂上才華橫溢的十四歲的少年與他一位當醫生的長兄一起,到了維也納??栯S當時在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擔任音樂教授的波西米亞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利奧波特·揚薩(Leopold Jansa, 1795-1875)開始了正規的小提琴學習。然而那時他口袋中所帶的錢只能讓他每天吃一頓飯,整個冬天只能靠黃瓜和酸奶解饑。由于沒有更多的錢支付學費,他只能靠書本來自學音樂理論和作曲。要知道,他十二歲才開始學習認字和閱讀,自學對他來說,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即使這樣,在隨揚薩學習了大約十八個月后,囊中空空的他還是不得不暫時中止了小提琴的學習。后來他靠半工半讀先考入了維也納高等技術學校(Technische Hochschule),1847年再到維也納音樂學院(Vienna Conservatory)隨匈牙利小提琴家約瑟夫·伯姆(Joseph B?hm, 1795-1876)學習小提琴,隨奧地利作曲家和指揮家戈特弗里德·馮·普萊爾(Gottfried von Preyer,1807-1901)學習和聲。 1848年遍及歐洲許多國家的革命迫使維也納音樂學院關了門。他也參加了匈牙利人的起義,并在一個小鎮的軍樂隊里擔任指揮,還在歐登堡和布達(Buda)的劇院拉小提琴。不久,他被革命者認為是“叛逆者”而被捕,經過極為草率的“審判”后,竟被判了死刑,他被押上了刑場,正當行刑隊子彈上膛舉槍瞄準時,他的一位朋友闖入刑場,說服了在場的官員不要處決一個“無足輕重”的小提琴手,最后他被保釋了,總算逃過了一劫。事后,他慌忙返回了維也納。他的長兄、當時已經是維也納著名化學家和醫生的約瑟夫·戈德馬克(Joseph Goldmark, 1819-1881,注:化學史上紅磷的發現者)愿意在經濟上給他支持,讓他進入柏林音樂學院(Berlin Conservatorium)繼續學習音樂。然而好景不長,1848年革命被鎮壓后,由于約瑟夫是匈牙利1848年革命中爭取猶太人解放斗爭的領導人之一而被判處死刑。后來約瑟夫逃離匈牙利,轉輾到了美國并定居在紐約。而留在柏林的卡爾由于失去了經濟上的支持,被迫停學,從此中斷了正規的音樂教育,開始了職業的音樂生涯。 回到奧地利后,他曾在上奧地利州謝爾丁縣的拉勃(Raab)鎮的一個劇院樂隊中拉小提琴,不過時間不長。1850年他回到維也納,在卡爾斯劇院(Carlstheater)以及由私人資助的維也納約瑟夫城劇院(Theater in der Josefstadt)的管弦樂隊中謀得了正式的小提琴演奏員的職位。在這些演奏實踐中他獲得了許多以前沒有學過的管弦樂配器技巧和經驗。1852年,二十二歲的卡爾·戈德馬克才開始創作自己的作品,在早期的一批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對他的影響。1857年,卡爾·戈德馬克好不容易在維也納舉辦了第一場自己作品的音樂會,盡管這是一場并非不成功的演出,然而維也納樂壇卻還是容不下像他那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外鄉人”,這讓他非常沮喪和失望。與此同時,他也感到自己還缺乏完整的作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盡管作為小提琴演奏家他當時已和維也納卡爾斯劇院簽訂了長期的合同,但還是毅然決定停止他作為小提琴手的職業生涯,悻悻地移居到了匈牙利的佩斯(Pest)。在那里他一頭沉浸在巴赫、莫扎特、海頓和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中,并悉心研究他那個時代作曲家作品的音樂形式和音樂語言。在這里他嘗試創作了第一部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但始終沒有給它作品編號,現留存下來的只有其中的一個樂章《諧謔曲》。在佩斯他還研究過讓·保爾(Jean Paul 1763-1825)的音樂美學理論和卡爾·馬克思(Karl?Marx, 1818-1883)的著作。 盡管他身在匈牙利的佩斯,然而讓他魂牽夢繞的還是被所有人看作“音樂圣地”的維也納。1860年他又重新回到了曾經讓他“失望”過的維也納。 到維也納后,為了維持生計,除了演奏小提琴和作曲之外,卡爾·戈德馬克還兼任了音樂記者的工作。1860年創作的《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Op.8》以他獨特的作曲風格開啟他作為真正的一位職業作曲家的生涯。當時在維也納有包括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 1824-1896)以及小約翰·斯特勞斯(Johann Strauss Jr., 1825-1899)在內的許多大牌作曲家的存在,他要出人頭地何其困難!而把持音樂評論的著名樂評家愛德華·漢斯立克(Eduard Hanslick, 1825-1904)常給他“穿小鞋”。不過,經過幾年的打拼,1865年12月26日維也納愛樂樂團首演了他的音樂會序曲《沙恭達羅》(Sakuntala, Overture, Op.13),這首描寫印度少女沙恭達羅(Sakuntala)和國王多希楊塔(Dushyanta)悲歡離合的故事的樂曲,旋律優美、具有濃厚印度風味。它的一舉成功讓卡爾·戈德馬克在維也納的聲望日見增長,他與當時在維也納的不少作曲家如布呂爾(Ignaz Brüll, 1846-1907)、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 1829-1894)以及勃拉姆斯等建立了友誼,并于1866年成為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的榮譽成員。不過,那時,維也納的愛樂者和樂評人都要在勃拉姆斯和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這兩位德國作曲家之間“選邊站”。勃拉姆斯的“粉絲”和瓦格納“粉絲”互相視為“敵人”,而卡爾·戈德馬克則在自己寫的文章中對兩位大作曲家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態度,也不加入兩派間的“論戰”。有一段時間他和勃拉姆斯之間關系特別好,他們經常在維也納同一個社交圈內活動,兩人還一起去了幾次意大利。1875年,卡爾·戈德馬克與勃拉姆斯和樂評論家漢斯利克一起被委任為奧地利青年音樂家作品評審委員會的三名成員之一。按道理,作為猶太人的卡爾·戈德馬克是不會欣賞具有極強烈反猶太主義思想的瓦格納的,然而,與許多年輕的作曲家一樣,他還是不可避免的越來越多地受到作為當時無可爭議的作曲大師的瓦格納的影響,1872年他也積極參加了“維也納瓦格納協會”(Vienna Wagner Society)的組建。而由于勃拉姆斯的個性過于固執,說話也比較尖刻,卡爾·戈德馬克最終疏遠了他。 如果說,1865年他用音樂會序曲《沙恭達羅》作為一塊“敲門磚”打開了維也納樂壇的大門,終于讓愛挑剔的維也納人正式接受了他音樂作品的話,那么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他創作的三部代表性作品可以說是坐實了他作為當時維也納一位大作曲家的地位。這三部作品是:《鄉村的婚禮交響曲》(Rustic Wedding Symphony, Op.26);歌劇《薩巴女王》 (The Queen of Sheba, Op.27);《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Op.28)。 創作于1875年的《E大調第一交響曲》也稱《鄉村的婚禮交響曲》,是卡爾·戈德馬克有作品編號的第一部交響曲,也是他兩部交響曲中最著名的一部,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這部交響曲實際上是一部交響組曲。全曲共五個樂章:婚禮進行曲和婚禮上的貴賓;婚禮歌曲;小夜曲;新郎新娘在花園中的對話;舞曲。由于全曲色彩絢麗、旋律優美、抒情清新、詼諧風趣、處處洋溢著新婚夫婦的愛情和歡樂,音樂語匯極為通俗易懂,因此,1876年在維也納首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首演后不久的一次徒步旅行中,勃拉姆斯對卡爾·戈德馬克說:“這是迄今為止你寫的一部最好的作品,它是那么清新和完美,你將它一氣呵成,就像愛神丘比特(Jupiter)頭上的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那樣完美無瑕!”這部作品在二十世紀中葉受到英國指揮大師托馬斯·比徹姆(Thomas Beecham, 1879-1961)和美國指揮大師倫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特別的青睞,他們將這部曾經被人遺忘了幾十年的優秀作品重新介紹給廣大愛樂者,許多人由這部作品從此知道并逐漸“認識”了卡爾·戈德馬克。 在《圣經》的《舊約·列王記》中,古代阿拉伯的薩巴女王(La Reine De Saba)是美麗的象征,而猶太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以色列王所羅門(Solomon)則是智慧的化身。他們相互愛慕,后因宗教和政治的原因而不得不分離??枴じ甑埋R克嘔心瀝血花了十二年創作的歌劇《薩巴女王》就是寫的這一具有悲情色彩的故事。這部歌劇的一部分與包括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和勃拉姆斯等大牌作曲家的作品一起曾在1874年維也納的一場慈善音樂會上預演過。1875年3月10日整部歌劇在維也納首演后,據說在維也納沒有人比卡爾·戈德馬克更受歡迎的了。這部歌劇轟動了整個德奧歌劇界,很快就從維也納走向歐洲,走向世界,在歐美許多主要城市如倫敦、紐約、布宜諾斯艾利斯等都演出過,成為一部久演不衰的著名歌劇??枴じ甑埋R克也因此成為他那個時代最成功的歌劇作曲家之一。1894年,在芝加哥交響樂團的一份節目介紹中說:“自1875年以來,卡爾·戈德馬克被公認為繼理查德·瓦格納之后唯一的一位完全成功的德國歌劇作曲家?!北M管一些反猶主義者從一開始就詆毀這部歌劇,但它一直是維也納歌劇院的保留劇目,1938年納粹并吞奧地利后才被禁止演出,直到二戰結束。 《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可以說是當下卡爾·戈德馬克的作品中最常演奏和錄制最多的作品了。它創作于1877年,同年在德國的不萊梅(Bremen)首演并立刻獲得一片叫好聲。這是因為他自己不僅是一位訓練有素的出色的小提琴家,而且也是一位與樂隊一起密切合作過許多年的行家,這兩種素質都有助于他有效地平衡小提琴獨奏和樂隊協奏之間的關系。這是一部優美動人的浪漫主義作品。第一樂章包含了精心打造的匈牙利進行曲的旋律的第一主題和從容不迫、優雅高貴第二主題,凸顯了純正的德奧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傳統已經給這位匈牙利人打下了深深的烙??;第二樂章,充分表現出他書寫抒情音樂的天賦,讓人想起了門德爾松和德沃夏克的風格;回旋曲式的第三樂章的主題動感十足,可以說與老貝《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回旋曲的主題神似,具有異曲同工之美。這部協奏曲首演后幾年里“人氣”一路飆升,與差不多同時問世的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幾乎可以“平起平坐”。然而,他那個時代反猶太主義的興起,使這種“人氣”被人為地壓制了下來,在他有生之年甚至都未曾公開出版過樂譜。1920年,也就是作曲家逝世五年后,小提琴大師約夏·海菲茲(Jascha Heifetz, 1901-1987)錄制了他十分喜愛的這首協奏曲充滿迷人幻想和甜美詩意的第二樂章,留下了珍貴的錄音。五十年代后,許多小提琴家開始重視這部作品,俄裔美籍小提琴大師內森·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 1904-1992)1963年錄制的版本更被譽為最權威版本,深得古典樂迷喜愛。韓裔美籍著名青年小提琴家莎拉·張(Sarah Chang, 1980-)的版本則是本世紀的又一經典。她的演奏更具有現代感,使得第一、第三樂章更加靈動明快,充滿活力。這些小提琴大師的精彩演繹加深了人們對這部優秀作品的了解。 卡爾·戈德馬克一生創作了六十四部作品,其中歌劇有七部,交響曲兩部,小提琴協奏曲兩部,還有包括《沙恭達羅》、 《在春天》、 《被捆綁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Bound, Op.38)、《在意大利》”(In Italy, Op.49)等音樂會序曲以及大量的合唱歌曲和藝術歌曲。而他創作的包括兩首鋼琴五重奏、兩首弦樂四重奏、兩首小提琴與鋼琴的組曲等在內的數十部室內樂作品和鋼琴作品則深受舒曼和門德爾松的影響,在他那個時代也頗受好評。 1900年,七十歲的卡爾·戈德馬克和大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等一起成為新組成的維也納音樂協會的領導成員。他還曾獲布達佩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并與德國大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一起獲得了羅馬圣-塞西莉亞音樂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t Cecilia)的名譽教授資格,芬蘭偉大的作曲家讓·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 1865-1957)曾在1890-1891年專門到維也納隨卡爾·戈德馬克學習作曲。 1915年1月2日卡爾·戈德馬克在維也納去世,與其他許多著名的作曲家一樣,他被安葬在維也納的中央公墓(Zentralfriedhof)的老猶太人墓區。他的許多作品手稿現在收藏在布達佩斯的匈牙利國家圖書館中。 2015年是卡爾·戈德馬克逝世一百周年,在他的祖國匈牙利舉行了各種紀念活動。布達佩斯演出了他的歌劇《薩巴女王》;“卡爾·戈德馬克協會”(Carl Goldmark Association)、克羅伊茨日耳曼族自治?。∕unicipality of Deutschkreutz)以及艾布拉赫夏季音樂節(Ebrach Summer Music Festival.)也都舉辦了紀念音樂會。匈牙利著名音樂學家、作家、《作曲家柯達伊》的作者伊斯特萬·克其科梅蒂(Istvan Kecskemeti)曾經說過,如果有人問,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在李斯特之后誰是匈牙利最偉大的音樂家?回答只能是:卡爾·戈德馬克。是的,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門德爾松、舒曼、貝遼茲、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納和威爾第這樣一批音樂家的同時代人,而且他還應該當之無愧地與他們并肩站在一起。 不過,真實的卡爾·戈德馬克顯然有自己的定位。他說:“我不可能成為先鋒,但也不愿意成為同行,我只是走了自己的路?!睂Υ?,我非常贊賞。也正因為如此,心里懷著十分的崇敬,在己亥年春節期間將他和他所走過的“路”介紹給大家。盡管在結束這篇文字前,包括上海在內的長江南北大范圍地區又下起了春雪,最低氣溫又降至了零度上下,然而,它絕對阻擋不了春天到來的腳步!讓我們一起在卡爾·戈德馬克的音樂會序曲《在春天》的樂曲聲中,張開雙臂,迎接那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到來!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卡爾·戈德馬克的音樂會序曲《在春天》,由愛爾蘭國家交響樂團(Ireland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斯蒂芬·根辰豪瑟(Stephen Gunzenhauser)指揮: https://www.yourclassical.org/story/2018/03/23/daily-download-karl-goldmark--in-the-spring-overture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卡爾·戈德馬克的《鄉村婚禮交響曲》: http://www.zhiyuezhe.com/composition/karl_goldmark_symphony_no-1_rustic_wedding_op-26/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卡爾·戈德馬克的《薩巴女王序曲》: http://www.zhiyuezhe.com/composition/karl_goldmark_overture_die_konigin_von_saba/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卡爾·戈德馬克的《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http://ncpa-classic.cntv.cn/2012/04/17/VIDA13346474554631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