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21-12-21 下午 /閱讀:1494 /評論:13
機遇是什么?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條件下,機遇是稍縱即逝的機會,失掉了就沒有了。 這是我對往事回憶得到的認識。 人們談起蘇州的發展總是刮目相看。解放后,蘇州市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歷來在無錫之后。而用我駐京八年多的眼光看,蘇州的超常規發展有多種因素,有它的必然性。就說改革開放,在搶抓發展機遇的敏感性和主動性方面,蘇州顯然高出一籌,無錫不及蘇州,蘇州的發展超過無錫是順理成章的。 舉個我親歷的例子:中央每年召開外經外貿工作會議,駐外使館的商務參贊回國參會。這是進行聯絡工作、獲取商務信息的極好機會。蘇州駐京辦的同志把信息傳回去,蘇州馬上派一個龐大的工作組到京活動,有聲有色開展各種聯絡工作,可說做到了刀口上。 而我們把信息傳回無錫,反應似乎是“木知木覺”的,說不上有什么動作。 我一次在分管外經委工作的副市長辦公室里,看到這位副市長與市政府顧問對無錫與蘇州外貿工作差距的看法發生爭執,這位副市長對無錫的工作不及蘇州的說法不服氣,二人爭得面紅耳赤。我在一旁打圓場,做和事佬;同時我在想:其實這是不爭的事實。關門稱老大,是因循守舊的表現,落后是必然的。 我再說兩件更加發人深省的事情。 一件是關于無錫計劃單列試點。最早是趙ZY提出的。選擇一批像無錫這樣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城市,實行計劃單列,予以重點扶持,使其改革開放發展的步子快一點,以點帶面,以期推動加快全面發展。應說這一構想是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 無錫素有“小上?!敝Q,名聲在外,看中它作為計劃單列試點城市很是理想。這對無錫來說,更是實現跨越性發展的極好機遇。但是很可惜,最終機遇沒有抓住,眼睜睜地看著它失掉了。 原因何在呢?表面上看,是省計經委主事的領導人缺乏遠見卓識,缺乏大局觀,只從本省的眼前利益出發,唯恐無錫計劃單列后,把上交的一大塊財政收入給中央拿去,所以拖住無錫不放。鑒于此,國家計委的領導同志甚至有意先實行計劃單列,財政體制暫緩變動。結果江蘇還是將無錫上報的文件扣押不報,眼睜睜地看著失掉了機會。 在我看來,如此結局,除省里的原因之外,大半是無錫的有關領導人運籌能力考試不及格。北京當時流行一句話:北京沒有辦不成的事,北京也沒有輕易能辦成的事,關鍵看你的辦事運籌能力。 其實,這句話用在省里同樣是適用的。 寧波市成為計劃單列城市,是得益于寧波老鄉香港船王包玉剛與鄧小平的關系。說明浙江人會辦事。這一著,對寧波這個港口城市的發展,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江蘇后來把南京推出去作為計劃單列城市。國家計委的朋友說:省會城市計劃單列矛盾多,是搪塞性的,實際作用并不大。 現在我想,如果當年無錫優先成為計劃單列城市,無錫的改革開放發展,今天是否會是另一番景象呢? 再一件事,是關于興辦無錫高新技術開發區。這也是無錫最早提出的。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八十年代中期,宜興籍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協主席周培源先生及其夫人,有意將他們多年收藏的文物字畫捐贈給無錫博物館,由王宏民(宜興籍)市長出面,在故宮博物院舉行贈畫儀式。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平蒞會祝賀。我覺得機會難得,靈機一動便給王市長出點子。我說,無錫計劃單列沒有搞成,可以爭取批準搞高新技術開發區,同樣可以實行跨越式發展。我說我在市科委工作過幾年,無錫的中央及省市科研機構及廠辦科研機構,在全省乃至全國中等城市中是名列前茅的,科技人員占總人口的比例同樣是名列前茅的。而且我還能背得出一些具體數字。我們可以乘機向宋主任提出創辦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要求,探探他的口風。 王市長一聽蠻感興趣。他說:“好的,由你來提?!蔽艺f:“我不夠格呀?!蓖跏虚L靈機一動說:“我先開個頭,接下去由你來具體說?!?那天,艷陽高照,秋風送爽,使人心曠神怡。我和王市長按原先策劃好的,兩人一吹一唱,向宋主任提出我們的想法。想不到宋主任一聽興致勃勃,講了他在國外的見聞以及他對此的思考。他馬上吩咐秘書于一興,要他與我們保持聯系,將無錫上報的方案直接送給他。 這使我們感到一陣欣喜。 王市長回到無錫,在市長辦公會議上傳達了在北京達成的默契。不料當場起來反對的竟是科委主任。按我事后分析,這位科委主任之所以反對,一是他對高新技術開發區這個新事物知之甚少,覺得要動用大片土地、這么大的資金量,還要招商引資,前所未聞;同時他有明顯的情緒化。 可是后來這件事被蘇州的同志知道了,他們盯得緊。結果批到一個沒有多少實際價值的“蘇錫常高新技術火炬帶”。 現今我設想,高新技術開發區如果當初先在無錫早建設一步,說不定新加坡工業園選址會另作考慮;無錫的對外開放,對外資吸引力,可能會另一番景象。當然事情過去了,并不存在如果了。 另外,事實表明,機遇對有心人總會眷顧的。 無錫現在有沒有機遇呢? 我想到八十年代初,我在復旦大學進修期間,曾參與上??茖W學研究所組織的在無錫地區建設中國硅谷的方案設計研究。方案認為,無錫的產業基礎,人才、資金、科學研究、高等教育等集聚條件,以及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等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F在更具有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區位優勢,建設東方硅谷,不僅是戰略需要,而且比當年更具優勢。這一方案雖說止于方案,但在我看來,其實并沒有過時,而正當其時。 我們看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半導體工業的積聚發展,還有制造業雄厚基礎,還有眾多中小企業配套服務,民營企業遍地開花……這一切都在繼續不斷發展之中。我覺得這是無錫地區建設東方硅谷的新一輪發展機遇。應看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構想,進行總體設計,不應為一地一市的產值所拖累局限…… 我堅信,無錫市委和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同志想辦事,會辦事,辦大事,必然會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良機,用大手筆寫大文章,帶領大家寫出無錫的新天地。
無錫有機會,但是被一些目光短淺的領導耽誤了,現在奮起直追,但無奈前軍步伐更快。。。
明知可為而不為的事情太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說不如少說,少說不如不說,這樣最安頓,這幾乎是普遍現象。這種現象正常嗎?有人說,林彪解放后一直在養病,什么事都沒有,一貫正確。他當了接班人,出事了。做事容易出事,似乎正常。但因為怕出事而不想做事,顯然是不正常。
的確要想辦法讓不想做事的人想做事,想做壞事的人不想做壞事。有這樣的金囊妙計嗎?除了抓學習,還有別的辦法嗎?值得考慮。有人舉例說,曾經的教會醫院服務態度相對好,是因為醫生或護士每做一件事,上帝都在看。我們頭上的上帝是誰呢?
發展經濟,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始終處在你追我趕的狀態之中。機遇來了,能否抓得住,至關重要。無錫錯失兩大機遇,作者從回望中感到痛惜,可以理解。至于東方硅谷的設想,作為愚者之一得,是有責任感的表現,提請研究無妨。
那場風波之后,鄧小平在上海說,改革開放要說上幾十年。他這話決不是無的放夭。無數事實說明,長期在一線做實際工作的人,像劉少奇、周總理、陳云、鄧小平等人,他們考慮問題就是不一樣,實在的多,不著邊際的虛的少。為什么戰爭年代想問題實在?因為不實在不得黨心民意,革命就不得成功。執政后情況變了,想當然的事情就多了。許多執政黨的垮臺是不是也有這個因素呢?值得研究。
無錫這屆班子年輕有為,看看能不能搞一點名堂上去。
希望領導人搞點名堂上去,是無錫人的企盼,也是信任。領導不作為,男女老少,連出租車駕駛員都指名道姓發議論。因為拖時間就必然落后。
無錫地鐵規劃已經落后蘇州了,不知規劃局干什么吃的。
偶爾上街買菜,看見穿著制服的小青年城管員,將在街邊賣菜的一位農民老伯的菜籃子一腳踢翻在地,引來路過的人圍過來一片罵聲。我也按捺不住,上前對這位小青年說:你這種粗暴的管理態度是不對,這位農民老伯換是你父親,你這樣野蠻地對待他,于心何忍,應遭良心遣責的呀。一旁有人喊道:應讓講師團的人到城管局去講講什么是江山就是人民。這位小青年灰溜溜地跑了,但在場的人仍罵聲不斷。不由讓我聯想起什么叫人民監督。如寫成路邊新聞,倒能吸引眼球的??上н@種新聞沒人寫,也沒處登。其實這極賦教育意義。所以我贊同社會治理的核心是發揚民主,因為涉及眾人的事。
現在有部分人嘴上說一套,實際另一套,倆面人太多。
媒體搶抓像上海市政府到16區設立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這樣擴大人民民主的新聞報道,以吸引眼球,擴張新聞的社會效果,用以改變新聞紙無新聞的狀況,是條出路。
山東平度王麗的做法,敗壞了我黨好風氣,給我黨臉上抹黑了。 PS:上訪者揭露企業偷漏稅,反而受到打壓,看來有案中案,不簡單,靜觀省委聯合調查組的結果。
清晨聽了一篇100多年前光緒皇帝在京師大學堂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心意思是為什么要辦這所洋學堂,為什么原來那一套八股文考試選拔人才制度救不了國家。介紹我聽這篇講話的朋友對我說,他不僅興賞講話的內容,同時興賞講話的風格,通篇沒有一句套話空話。他說這就很值得今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