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年代的一個引人發噱的故事
在工廠任教五六十年的職工教師,終于被確認教師身份,落實政策,加了工資
章瑞英,這位振新紗廠布機間的穿扣工人,全國勞動模范,直到擔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始終保持工人本色,密切聯系工人群眾,贏得人們尊敬
1975年初,我下放的丹陽縣,來了新任縣委書記
怎么都瘋了 1958年,全國聲勢浩大,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1975年3月,我跟隨地區報導組的三位同志到北京送稿,住在沙灘紅旗雜志社招待所
師兄穆順庠 伍同文 1946年2月,虛歲十六,我從丹陽延陵農村,到無錫日新綢布莊學徒,拜師穆榮卿
又說“扯老空” 上世紀50年代,我在《工人生活》報(《無錫日報》前身)上發表一篇短文《扯老空》,說我喜歡空閑時跟朋友扯老空,衣食住行、民風習俗、各業人等,南北口味、養雞養鴨等,天南地北、雞毛蒜皮,無所不扯
一件事讓你記一輩子 五十年代初,時任市教育局副局長、黨組書記的楊秋賓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
搜索枯腸,往事的回憶,總繞不過沈文濤
韓老師多次轉達泰德國際學校昔日的同事對我的問候,濃濃情意暖我心,使我激動不已
關于辦大學 有人說:“無錫是工商業發達的城市,歷來不重視教育文化,科學技術”
偷南瓜 1960,1961年,是全國性的天災人禍,饑饉是普遍的,鋨死人的地方也不少
姚家灣:發表的《人生無悔》
依然是干部的精神狀態 ——回憶一條未被實施的建議 新區初創時,眾多規模不大的高新企業,創業階段,注冊登記,稅務,銀行,申報成果專利,開拓市場,對外合作,人才招聘,都得由企業辦理,困難可想而知
姚家灣:發表的《流動黨員》
粉碎四人幫后,1977年春,我調任文教局長,管教育,管文化
上世紀六十年代,毛主席有一篇關于教育問題的春節座談會上的講話,他講孔夫子只有六門課程,孔夫子的出身不過如此
清明到馬山掃墓,順道去了榮毅仁、周懷民先生的墓地,向我敬重的長輩先賢致禮